资料专题:雍正帝基本信息汇总表
雍正帝(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满洲爱新觉罗氏,名胤禛(满语:ᡳᠨ
ᠵᡝᠨ,转写:In Jen),法号破尘居士、圆明居士,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1722年12月20日至1735年10月7日在位,年号“雍正”。死后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通称世宗宪皇帝(满语:ᡧᡳᡯ᠊ᡠ᠊ᠩ
ᡨᡝᠮᡤᡝᡨᡠᠯᡝᡥᡝ
ᡥᡡᠸᠠᠩᡩᡳ,穆麟德:šidzung temgetulehe hūwangdi)。
雍正帝乃康熙帝第四子,于1722年12月27日登基(农历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保姆是:顺善夫人王氏、恭勤夫人谢氏。雍正皇帝的风格是有名的勤劳亲为,因此对内政民生的问题,用着强力的手段进行铁腕施政,例如在中央设置军机处和密折制度来加强皇权,在地方上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打击贪腐的王公官吏和废除贱籍等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清朝经济和国力进一步增加,对外则通过对俄国谈判确定蒙古北部边疆,平定青海,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等加强对西藏的控制,但同时由于在位期间正值壮年,针对当时的时弊果断做出处置,仍有诸多改革被后世肯定,并在康雍乾盛世的延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
人物生平
出生与早年
胤禛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时出生于紫禁城永和宫,为康熙帝第四子,母亲是孝恭仁皇后。康熙帝曾评价幼年的胤禛“喜怒不定”,后经胤禛请求,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撤此考语。因胤禛性情急躁刚烈,父皇康熙用“戒急用忍”训喻他。胤禛早年随康熙巡历四方。
储位斗争中的角色
资料专题:雍正帝人物生平储位斗争中的角色
登上皇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圣祖病重时于畅春园召集雍正多位亲兄弟:诚亲王允祉、淳郡王允祐、贝勒允禩、贝子允禟、敦郡王允䄉、贝子允祹、允祥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康熙死时,包括宫人内侍和内廷行走之大小臣工当时也都在场,并于宣谕完毕七个时辰之后才病逝的,此之后才再次由隆科多负责宣述康熙帝的遗诏。。雍正继位,任命康熙皇八子允禩、皇十三子允祥、马齐和隆科多总理事务。
去世
据清朝官方文献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逝世前晚间时刻,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两人皆随侍在侧,雍正帝病情加重时,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恭捧上御笔亲书密旨,立皇四子弘历为太子后,雍正帝就于二十三日夜子时圆明园病逝,享年五十七岁。皇四子弘历登基继位,亲自命人把生父安葬于清泰陵。。
为政举措
政治
资料专题:雍正帝为政举措政治
军事
年羹尧先后被任命为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赴青海征讨厄鲁特罗卜藏丹津叛乱。
雍正元年三月,封年羹尧三等公;四月命康熙皇十四子留护康熙帝遗体;五月,生母仁寿皇太后死;八月,密封立四子弘历之上谕于正大光明匾后;十月授年羹尧抚远大将军。雍正二年三月,平定青海,进年羹尧为一等公。成为实际的西北王。雍正三年三月,下诏斥责年羹尧,四月调为杭州将军,六月削太保衔,七月黜为闲散旗员,十二月廷臣上九十二罪款,赐死,斩其子年富。
经济
康熙末年吏治松弛,贪污成风,加上诸王皇族同官僚结党营私,致使财政经济从中央到地方混乱不堪,“积弊甚大”。仅户部就亏空白银二百多万两。面对如此局面雍正帝在税制上推动“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一系列改革。
同时,设会考府,清查亏空。推广养廉银制度,养廉银不但是一项经济政策,同时也是清朝前期整顿封建制度的一项综合改革措施。
文化
雍正帝在位期间还对科举制度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创考差先例,改革选派考官制度;变更考的试内容和重点;增设考试科目,考生的资格限制有所放宽;还创行“朝考”、翻译翰林 “大考”等复试制,变通一试而定终身的制度;调整用人政策,数途并用,以抑科甲。这些措施的实行力剔积弊的施政作风。
雍正兴起文字狱以打击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人势力(汪景祺案和钱名世案)。雍正三年十一月,年贵妃死;十二月斩《西征随笔》作者汪景祺。雍正四年三月,钱名世以曾投诗年羹尧获罪,雍正亲书“名教罪人”悬其家门,又命文臣作诗文刺恶他。对于隆、年的死因,有人指出是由于年、隆位重之后过于骄奢、行为不检,加上结党营私,触犯了皇权的大忌,为雍正所不容。但雍正早年过于宠信放纵,随后又残酷打击,被史学家所批评。另有人与雍正得位传说联系起来,认为隆、年参与此事,知道太多而被“兔死狗烹”。雍正四年九月,查嗣庭以谤讪下狱,五年五月死,戮尸。
据正史记载:雍正七年五月,曾静供称因读吕留良书而有谋反;十年十二月,治吕留良罪,与儿子吕葆中、门人严鸿逵一同戮尸,斩另一儿子吕毅中与门生沈在宽。
民族
汉族
雍正七年九月,颁行《大义觉迷录》。在书中雍正帝梳理对华夷、正统、君臣、封建等问题,论述了他自己所谓的民族“大一统”观。
蒙古与藏族
雍正二年(1724年)设置西宁办事大臣,办事大臣衙门最初设于察罕托洛亥(青海湖东南),后改驻西宁,故乾隆以后又称为西宁办事大臣。
雍正五年,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控制。
西南各族
废除西南少数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改用朝廷分发的流官,史称“改土归流”,派遣官吏统治,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及同化。
外交
- 严厉禁止天主教传教
- 与俄国订定《恰克图条约》
- 海禁问题上,开始严格执行海禁,后来考虑到闽地百姓生计困难,同意适当开禁;雍正二年降旨准广东人移民台湾,但对外洋回来的人民仍有戒心。雍正严禁中国商人出海经商,海设置各种障碍,并说道"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在沿海各省的要求下,虽放宽海禁,但仍加以限制盘剥。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
社会
雍正帝在位期间还实施“废除贱籍”一项改革。雍正帝下令为贱民开豁为民,编入正户,准许置产定居、考试,宣示废除贱民阶级,但影响有限,未能改变社会大众的歧视风气,贱民仍然存在,如福州疍民群体较明显存续到清末,及所谓发功臣暨披甲家为辛者库。
陵墓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陵墓位于沈阳的盛京三陵。清入关后,从顺治帝、康熙帝都安葬到北京东边的遵化县马兰峪皇家陵园,即清东陵。雍正帝另选北京西边的易县开辟自己的陵墓,即清西陵。
家族
资料专题:雍正帝家族
评价
资料专题:雍正帝评价
争议
即位之谜
雍正年间时,对雍正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耳。历史记载雍正在康熙驾崩当晚连续觐见两次之多,后康熙便身亡。主张篡位说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康熙去世过于突然,未来得及留下任何传位遗诏,而雍正和隆科多等合谋抢占了先机;有的认为康熙生前两立两废太子,对立储君一事劳心伤神,直到临终前才属意皇十四子为储君。
民间多年来有“十改于”和“十改第”的说法,指因为“于”字和“第”字在构做上均含有“十”字,所以雍正把遗诏上“传位十四子”一句改为“传位于四子”或“传位第四子”,进而把皇位继承权从身为康熙帝第十四个儿子的允禵手上夺去。
“十改于”和“十改第”这两个说法已被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的人员加以否定。他们说清朝时代的官方文书里如果提及皇族和皇帝的子嗣,文书里一定会把那人的正式爵位、皇室兄弟之间的排名与名字完整列出。根据中央研究院现在保存的康熙遗诏,雍正在遗诏上被称为“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如此类推,如果康熙原本是属意让允禵继位的话,那文书里则会把允禵写成“贝勒皇十四子胤禵”,写法与“雍亲王皇四子胤禛”完全不同。
康熙遗诏亦以满文和蒙文书写与中文一同的内容。满文里,“于”和“十”两字的写法完全不同,并没有矫饰可能。亦有人说“于”字是简体字,等于繁体字里的“於”字。因为“於”和“十”写法差别甚大,所以在更改方面会有难度。
康熙帝传位雍正帝之征兆
资料专题:雍正帝争议即位之谜康熙帝传位雍正帝之征兆
死因之谜
雍正突然的离世,史书不记载其去世原因,引起人们的疑惑。
- 病死:有人认为雍正帝“是中风死去的”。
- 暗杀:民间流行的说法是,吕留良的后人吕四娘,为报仇及没当上皇后,砍去雍正的头。
- 丹药中毒:近年来由于对清代的档案进行了大量研究,许多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也有很大可能,而乾隆帝即位后,马上将圆明园内的炼丹道士和民间术士全部赶出。某些近年与雍正帝有关的电视剧(例如后宫甄嬛传)都根据此说法而描述雍正之死因。
轶事典故
个人信仰
雍正帝笃信佛教,热衷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与密宗的章嘉活佛交往密切;雍正也研究禅宗,精通《金刚经》,并著作佛学书籍数部,为章嘉活佛认可其参透三关,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位自认为已觉悟的皇帝。雍正帝也喜欢道教,常常服食道士的金丹。雍正元年重申禁止天主教,史称雍正禁教。
喜爱装扮
雍正皇帝委托宫廷画师郎世宁,创作一幅《雍正行乐图》(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显示雍正喜爱打扮成不同年代的各式人物。
早期未即位前(九子夺嫡时期),就曾委托画师给自己家人画《春耕图》进献给康熙皇帝以表明无争位之心,后来的乾隆皇帝也有相似的喜好。
影视作品
《雍正王朝》、《大内群英》、《九王夺位》、《后宫甄嬛传》、《步步惊心》吴奇隆饰、《宫 》、《九五至尊》、《梦回》、《 年羹尧新传 》黄香莲饰
注释
- 张廷玉在《自订年谱》称八月二十日,雍正就感觉有点不舒服,但“犹听政如常”。二十二日晚上漏将二鼓,宫里宦官,急宣张廷玉火速进宫。
- 《雍正朝起居注册》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朝夕侍侧。戌时,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宝亲王即位。二十三日晨奉大行皇帝黄舆返大内,申刻大殓。”
-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上不豫。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朝夕侍侧。戌刻,上疾大渐,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公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至寝宫前。‘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恭捧上御笔亲书密旨,命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少顷,皇太子传旨,著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己丑子刻,上崩。(宣读)遗诏曰:“自古帝王统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为首务,而敬天法…”
参考文献
引用
资料专题:雍正帝参考文献引用
来源
书籍- 冯尔康 著:《雍正传》,上海三联书店。ISBN 978-7-5426-1275-5
- 杨启樵 著:《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3年出版;台湾金兰出版社 1982年出版。
- 庄吉发 著:《清代奏折制度研究》
- 《新清史》,卷九 本纪九 圣祖四;卷十 本纪十 世宗一;卷十一 本纪十一 世宗二。
研究书目
-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香港: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5)。
- 杨启樵:《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上海:上海书店出社,2002)。
外部链接
参见
- 中国主题
- 历史主题
- 人物主题
- 九子夺嫡、秘密立储
- 军机处、密折制度
- 摊丁入地、耗羡归公
- 雍正禁教
- 《大义觉迷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