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wán)烃(tīng)(英语:alkane),俗称石蜡烃(paraffin),是碳氢化合物下的一种饱和烃,其整体构造大多仅由碳、氢、碳-碳单键与碳氢单键所构成,同时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化合物,而其下又可细分出链烷烃与环烷烃。其名烷是化学家取“碳”右下角的“火”,加上“完”造出的字,读音同“完”。“碳”表示其结构中含有碳,而“完”表示其分子结构中碳原子化合价完足的意思。
性质概论
烷类皆难溶于水,在完全燃烧下可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如下:
CnH2n+2+3n+12 O2→n CO2+(n+1) H2O{\displaystyle{\rm{C_{n}H_{2n+2}+{\frac{3n+1}{2}}\ O_{2}\rightarrow n\ CO_{2}+(n+1)\ H_{2}O}}}烷类会因组合结构的不同,其性质可能会有极大的差异。若结构相似,则性质相近;若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正因此,烷类种类繁多;但也由此许多化学式相同的物质,其性质不相同。如戊烷(C5H12):
结构图 | IUPAC命名 | 普通命名 | 熔点 | 沸点 |
---|---|---|---|---|
戊烷 | 正戊烷 | -130℃ | 36℃ | |
2-甲基丁烷 | 异戊烷 | -160℃ | 27.85℃ | |
2,2-二甲基丙烷 | 新戊烷 | -19.5℃ | 9.5℃ |
物理性质
资料专题:烷烃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在正常情况下,烷烃性质很稳定,因为碳-氢键和碳-碳键相对稳定,难以断裂 、以及烷烃不会抢夺官能团,所以不容易发生反应(如: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不能使溴水褪色),除了下面三种反应,小分子的烷烃几乎不能进行其他反应。但支链多的烷烃,键角可能不同于arccos(−13){\displaystyle \arccos \left(-{\frac{1}{3}}\right)}即109.5度,导致其容易发生反应。
燃烧反应
反应通式: CnH2n+2 +(3n+1)÷2 O2 → n CO2+ n+1 H2O
所有的烷烃都能燃烧,而且反应放热极多。烷烃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如果O2的量不足,就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CO),甚至炭黑(C)。(纯净的烷烃燃烧没有特殊的颜色,一般完全燃烧为淡蓝色,不完全燃烧为黄色或黄白色。)
以甲烷为例:
- CH4 + 2 O2 → CO2 + 2 H2O
O2供应不足时,反应如下:
- 2CH4 + 3 O2 → 2CO + 4 H2O
- CH4 + O2 → C + 2 H2O
分子量大的烷烃经常不能够完全燃烧,它们在燃烧时会有黑烟产生,就是炭黑。
卤代反应
反应通式:R+X2→RX+HX{\displaystyle{\rm{R+X_{2}\rightarrow RX+HX}}}
由于烷烃的结构太牢固,一般的有机反应不能进行。烷烃的卤代反应是一种自由基取代反应,反应的起始需要光能来产生自由基。
以下是甲烷被卤代的步骤。这个高度放热的反应可以引起爆炸。
- 链引发阶段:在紫外线的催化下形成两个Cl的自由基
- Cl2 → Cl* / *Cl
- 链增长阶段:一个H原子从甲烷中脱离;CH3Cl开始形成。
- CH4 + Cl*→ CH3 + HCl (慢)
- CH3 + Cl2 → CH3Cl + Cl*
- 链终止阶段:两个自由基重新组合
- Cl* 和 Cl*, 或
- R* 和 Cl*, 或
- CH3* 和 CH3*.
裂解反应
裂化反应是大分子烃在高温、高压或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裂成小分子烃的过程。裂化反应属于消除反应,因此烷烃的裂化总是生成烯烃。如十六烷(C16H34)经裂化可得到辛烷(C8H18)和辛烯(C8H16)。
由于每个键的环境不同,断裂的机率也就不同,下面以丁烷的裂化为例讨论这一点:
- CH3-CH2-CH2-CH3 → CH4 + CH2=CH-CH3
- 过程中CH3-CH2键断裂,可能性为48%;
- CH3-CH2-CH2-CH3 → CH3-CH3 + CH2=CH2
- 过程中CH2-CH2键断裂,可能性为38%;
- CH3-CH2-CH2-CH3 → CH2=CH-CH2-CH3 + H2
- 过程中C-H键断裂,可能性为14%。
裂化反应中,不同的条件能引发不同的机理,但反应过程类似。热分解过程中有碳自由基产生,催化裂化过程中产生碳正离子和氢负离子。这些极不稳定的中间体经过重排、键的断裂、氢的转移等步骤形成稳定的小分子烃。
在工业中,深度的裂化叫做裂解,裂解的产物都是气体,称为裂解气。
命名
烷类的命名多采IUPAC命名法。
命名烷类的首要步骤是分析其为环状亦或是链状,再进行命名步骤。
链烷烃
化学通式:CnH2n+2
链烷烃的命名步骤为:
- 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
- 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 - 隔开。
- 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
- 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逗号)隔开,一起列于取代基前面。
因为烷类一般简单,故亦会使用“正、异、新”去区隔同样化学式的烷类。IUPAC也曾推荐过此种命名方式。例如己烷命名方式:
普通命名 | IUPAC命名 | 结构简式 | 结构式 |
---|---|---|---|
己烷、 正己烷 | 己烷 | CH3(CH2)4CH3 | |
异己烷 | 2-甲基戊烷 | (CH3)2CH(CH2)2CH3 | |
新己烷 | 2,2-二甲基丁烷 | CH3C(CH3)2CH2CH3 |
环烷烃
化学通式:CnH2(n+1-g)简单的环烷烃的命名方式基本上和烷类方式相同,仅需在前添加一环字,以做识别。例如环丙烷:
具多环的环烷烃的命名法
除非有俗名,否则具多环的环烷烃如桥环烷烃及螺环烷烃的命名较为复杂。名字包括表示环数量的前缀(如“二环”)、各环内碳原子总数的后缀以及表示各端点之间碳原子数的数字前缀(表示于中括号内。多个环公用的碳原子,即桥头碳不计入内)。 如例一、例二:
这个环烷总碳数为七,由两个环组成,尾为“庚烷”,头为“双环”。两个被共用的碳原子间有三个连接路线:一为五元环的部分,共三个碳(两个桥头碳不计入内,下同);二为四元环的部分,共二个碳;三为两环之间共用的边线,只由两桥头碳直接连结,中间没有碳。由此得出中括号内的数字(以降序表示数字之间用点分隔),[3.2.0]。故上图的环烷名为二环[3.2.0]庚烷,而数字的个数总比环数多一个(在此有两个环及三个数字)。“[3.2.0]二环庚烷”亦可接受,但环上有取代基时“二环[3.2.0]庚烷”有保留前面的位置的好处,方便加上其他含数字的前缀,以符合IUPAC命名常规。
上图环烷总碳数为七,全为单键,词尾为庚烷;两共用碳间有两对二碳碳链,也被一个碳原子连接着,故词尾之前的数字前缀为[2,2,1](共用碳不计入内);这个环烷由两个环组成,故前缀为“双环”,最后得出“双环[2.2.1]庚烷”。
特例
出于化工习惯,异辛烷不是2-甲基庚烷,而是2,2,4-三甲基戊烷。
结构
烷烃中,每个碳原子都是四价的,采用sp杂化轨道,与周围的4个碳或氢原子形成牢固的σ键,可以旋转,故烷类无顺反异构物。
为了使键的排斥力最小,连接在同一个碳上的四个原子形成四面体。甲烷是标准的正四面体形态,其键角为arccos(−13){\displaystyle \arccos \left(-{\frac{1}{3}}\right)},大约等于109°28′。
下面是前10种直链烷烃的分子式和结构模型图。
|
|
异构体
烷类的异构物大多链异构(由于支链不同而造成的异构物)。超过3个碳原子的烷烃可以以多种方式排列,形成同分异构体。烷烃异构物的数目会随着碳数增加而增加(OEIS中的数列A000602)。
链烷烃的异构体
- C1:没有同分异构体:甲烷
- C2:没有同分异构体:乙烷
- C3:没有同分异构体:丙烷
- C4:两个异构体:正丁烷,异丁烷
- C5:三个异构体: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 C6:五个异构体:己烷
- C12:355个异构体
- C32: 27,711,253,769个异构体
- C60: 22,158,734,535,770,411,074,184个异构体,其中有很多为非稳定状态。
分布
烷烃在宇宙间分布众多,其中分布最多的是甲烷,而极少见由10,050个碳原子以上所构成的烷烃。
太阳系的分布
烷烃分布于太阳系间许多星球的大气层。有些占了较多的比例,例如天王星(2.3%)、土卫六(5%),但在大多星球上,分布较少,如地球、火星、土星等等。
地球上的分布
地球上的烷烃多为甲烷,而甲烷的浓度随地球纬度降低而递减,并在北纬40度及赤道附近都有明显浓度下降。北半球与南半球平均浓度各为1.65ppm及1.55ppm。
应用
工业上的应用
由于烷烃的制取成本较高(一般要用烯烃催化加氢),所以在工业上不制取烷烃,而是直接从石油中提取。由于烷烃不易发生反应,所以工业上也不把它作为化工基本原料。烷烃的作用主要是做燃料。天然气和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是近来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
由于烷烃大多来自于石油,所以必须经过分馏的过程,以得到各种不同用途的烷烃类。 分馏结果大约如下:
成分 | 碳数 | 分馏温度 | 用途 |
---|---|---|---|
石油气 | C1–C4 | <20℃ | 燃料、化工原料 |
石油醚 | C5–C6 | 20℃-60℃ | 有机溶剂 |
汽油 | C7–C9 | 60℃-200℃ | 燃料 |
煤油 | C10–C16 | 175℃-300℃ | 燃料 |
柴油 | C15–C20 | 250℃-10,400℃ | 燃料 |
其他
- 异辛烷与庚烷是汽油抗爆震度的一个标准,其辛烷值定为100与0。
注释
- X即为卤素。
-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n为碳原子数,g为环的数量。
参考文献
资料专题:烷烃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参见
- 有机化学主题